新闻资讯
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时事聚焦

数字化与老龄化共振中的难题怎么解决?

发布时间: 2023-03-22 作者:铜仁市万山区养老服务中心 分享到:
二维码分享

数字化已经成为中国当前社会变革的一个突出特征,只要人们连接到互联网,似乎就可以用智能手机环游..,然而,数字生活..并不平,老年人的“数字围城”问题日益受到关注,据统计,未来5年,我国老年人口有望突破3亿,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,科技变革带来的社会数字化遭遇社会结构的老龄化,其带来的影响和问题都是我们未来不得不面对的。


   对于数字时代的老年人来说,他们面前有三个数字鸿沟,互联网接入困难,“接触鸿沟”仍然是许多老年人数字化生活的..障碍。据统计,目前约有1.91亿老年人被挡在数字围栏之外,互联网使用难,“使用鸿沟”成为老年人数字化生活的.大障碍,严重限制了老年人的数字红利感。互联网上的信息难以识别,“知识鸿沟”是老年人数字化生活面临的新困境。很多老年人已经跨越了“使用鸿沟”,但由于缺乏数字素养,无法深度融入数字生活,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认知有限,也使他们容易受到“信息茧”效应的负面影响。



   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困境缘何产生?笔者认为,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的结构性制约。一是,中国互联网社会化进程的压缩,导致老年人数字社会化不足。互联网引入中国至今不到三十年,智能手机与网络平台的大规模社会应用也不过十年左右。网络数字技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快速更新,老年人难以跟上技术迭代和数字社会转型的步伐。


   二是,互联网企业的技术研发设计更偏好中青年群体,对老年人需求特征关照不足。互联网企业在研发时大多以年轻人的市场需要为导向,App界面设置、操作指令和信息识别等对老年人不够友好。例如在医疗领域,几乎所有大型医院都开通了网络平台,但实际操作上要求完成一系列流程手续,且不同医院之间信息缺乏互联共享。这些烦琐的技术流程让大多数老年人望而却步,无形中抬高了老年数字生活的技术门槛。


   三是,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在改革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效率偏好,导致老年人数字生活的制度性排斥。在数字技术赋能的信念下,很多公共服务通过网络平台的确可以提升办事效率,但在实践过程中,一些单位机构一味地追求数字化的技术效率,而减少线下的服务供给。例如在大型超市收银、医院挂号、景区购票、政务大厅排队等不同场景,线下人工窗口普遍收缩,这对老年人的公共服务可及性与公平性带来负面影响。因此说,数字化场景应用如果出现了以技术效率替代社会效益时,数字化对老年群体不仅不能赋能,相反会是一种负担。如何弥合老年人的数字鸿沟,帮助他们更好融入数字生活、分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,值得给予足够的关注。


【全文完】

标签:

False
False
False